交易这么多年来,总结了几点常见的自己骗自己行为,真正的意识到这些行为是“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的时候,是交易顿悟的关键一步。 诸如加班,读大量研报,努力的盯盘等等,尤其是回撤的时候挨客户骂的时候,自己假装996几天等等。这些其实都是自己感动自己的方式,让自己“显得很努力”,其实并没有什么卵用。如果你已经有了稳定的交易系统了并且严格跟随了,那么这些回撤本来就是应该的,本来就是该亏的钱,并没有什么值得沮丧和谴责的。 正常的健康的交易,就应该是按照交易系统像机器一样执行,比如每天调一次仓,调仓完了以后,就可以出去玩了,去吃喝玩乐,去旅游,去打游戏,盯盘也不用盯,把止损写在程序里,或者让下属年轻员工去盯盘,告诉她规则,如果价格满足一定条件就给自己打电话。 用加班、读大量研报等等来感动自己,恰恰是掩盖了思维的懒惰,并没有深入的思考市场的本质和交易系统的构建。 对于领导和金主也适用,比如上周亏钱了,领导说,复盘总结反思一下,金主打电话过来骂,其实都是“并没有什么卵用”,自己以为“do something”事情就会变好,其实是自己骗自己让自己看起来很努力罢了。这种时候对于领导和金主最有效的做法就是“闭嘴,不要管,一边玩去”。 经常听到有人说股市昨天大涨了多少多少,债市今天跌了多少多少,商品最近发生了个什么行情,我们事后分析一下,复盘一下。这其实也并没有设么卵用。在交易员眼中,已经发生的事情就是过去,再怎么分析都没有意义了。对于交易来说,只有分析未发生的事情和已经发生的事情的概率关联才对交易有真正的指导作的。有人可能说,我复盘已经发生的事,用来类比未来发生类似场景的时候来对比。但是实际情况是,“类似场景”如何定义其实是经不起推敲的。金融市场信噪比极低,噪音极大,有大量的不收敛的变量,所谓“类似场景”的定义,是需要严格的数学模型做统计上的处理才能定义的。在定义清楚这个问题之前,所谓的复盘,其实仍然是自己骗自己,然并卵。 而这个世界上存在大量的路演、会议、论坛,喜欢对已经发生的市场做点评,一大批的研究员站出来发表各种论述,但是几乎没有任何一个研究员或者一篇研报能明确的给出精确的交易上的操作建议。因为对于卖方研究员来说,只是为了满足客户“听故事”的需求,而总有客户对“讲故事”有心理需求,这样显得很努力的在分析市场,其实也是一种自己感动自己的行为。所以我是几乎从来不看这些路演也从来不看研报的。 经常有资方问我,你们量化投研团队有多少人? 有一些资方有这样的错觉,认为人多、电脑多、算力大,概念花哨,就是投资能力强的体现,所有会经常有机构宣称,我们有几百人的投研团队,我们使用超级计算机,我们使用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我们还邀请到著名的xx教授为我们的客座xx等等。这些其实都是宣传和拉钱用的说法,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有的资方就喜欢认这些,因此就会有机构愿意这样包装自己,其实客观上它本质上是一种销售行为。我们不否认销售行为创造的商业价值,只是销售是销售,交易是交易,作为交易人员,是需要客观上认清楚这件事情的本质的。 这件事情非常容易理解,比如我雇一个1万人的团队,投资5个亿,能赶得上一个爱因斯坦吗?能产生出相对论这种级别的成果吗?显然不能。那么是不是我“加大投资,扩充队伍”,比如把投研团队扩充到100万人,把投资追加到500个亿,就能离相对论更近了吗?显然没有。量化策略也一样,策略能赚钱,不是因为人多,而是因为核心人员的能力的上限足够高,这个上限的高度,和人多人少没有半点关系。 所以资方问我投研团队有多少人,我一般的回答是: “只有我一个人,我们有十多个年轻人但是都是做一些辅助工作,如果这些人都不在,策略也是可以正常运转的”。 底和顶这种事件,是不可能有健壮的理论来预测的。原因也很简单,第一,发生次数太少,不构成统计效应,第二,每次发生的场景和逻辑大不一样,无法提取出能够稳定外推的逻辑。那么既然次数少又无法稳定外推,所以预测对了就是瞎猫碰死耗子,没预测对也是正常的。恰好预测对了的人,宣称自己多么多么牛逼,在我看来,只是“恰好赶上了”而已,从概率上看总会有人预测对某些顶和底的,但是你让这些人再重复预测100次,看正确率,看赔率,效果立刻就出来了。 有些人喜欢把历史上发生的所有顶部和底部都拉出来研究,这样也没什么卵用,参考前面讲的“事后诸葛亮”那条,你回顾历史的时候,因为底部和顶部已经发生了,市场已经转向完了,你才会知道那是底部或者顶部。实际操作中,当市场已经转向完了的时候,再入场已经错过这波了,就没有意义了,只有在市场转向之前入场才具有操作意义。 更进一步想,就算你觉得市场见底了,那么这个底什么时候来?是未来一周,还是未来一个月,还是未来半年?什么时候该入场,什么时候该出场,用多大仓位?中间回撤多少要减仓? 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不是简单的一个预测底部和顶部的动作能回答的。 所以,试图抄底和逃顶是死路一条。但是,戏剧性的是,这正是散户甚至一些专业投资这喜欢议论的热门话题。没办法,世界就是这个样子。 试图预测趋势和震荡的做法,道理也一样。 幻想着有一个神秘的公式,掌握了这个公式就可以赚钱。实际上,交易更像是肌肉记忆,就像游泳,别人告诉你游泳的方法,你自己不下水练,也不会游,你下水游了,也有人游的快有人游的慢。所以,交易的真谛是训练计划,而不是藏宝图。所谓训练计划,只有严格按质按量执行了,才有效果,对自律和成本要求都很高,有好的教练会事半功倍,没有教练有天赋也可以自学成才;而藏宝图,则是找到宝贝了就躺地上捡钱,不需要付出什么自律和意志力。 构造一个交易策略,有n个参数,把这些参数暴力枚举所有可能性,然后挑选出一组能够生成漂浪的PNL曲线的参数用来跑实盘。这种行为本质上是拟合曲线而不是真正的探寻市场的的规律,本质上是一种思维的懒惰。因为这种操作相当于在历史上的n个参数空间中故意选了一个结果最好的点,用来骗自己说市场未来也会表现的这么好。这种操作真正的跑实盘就会亏的很惨。 还有很多类似的操作也是过拟合,比如把样本分成样本内和样本外,样本内拟合了参数然后看一下样本外结果,结果差就扔掉,本质上是用所谓的样本外做过拟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