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语言

若采取纯趋势交易,不可能在取得 2:1 的盈亏比之后每次都再去“飘单、不止盈、装大款”的

| 发表于 2025-1-5 09:5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复制链接
最后由 westwuwei 于 2025-1-5 10:21 编辑

若采取纯趋势交易,不可能在取得 2:1 的盈亏比之后每次都再去“飘单、不止盈、装大款”的

首先声明,这里纯粹是严肃和认真的交易技术分析研究,并非是故意用情绪化的字眼儿搞乱技术分析氛围,去带什么不好的“节奏”。

本来我很少想去分析讨论纯粹的“一次一单、趋势追踪交易”策略,因为这种策略简单,又几乎不可能稳定盈利,在手工交易中 99.99% 都是这种方式,所以讨论和分析它很难有定论,弄得大家争论不休也不好。

但是其实有个非常不好的现象,明明违背趋势交易的普通人的智商应该都能分析到的点,让我不得不说一句。

一般来说趋势交易策略,其胜率很难超过35%。所谓“胜率”以及“盈亏比”是一个大数据统计概念,应该用1000笔以上的并且是非常一致的交易进行统计,最后得到的结果!而不是用我们个人“想怎么设置SL”这类概念来意淫它。

那么问题来了,大家公认纯趋势交易策略的胜率在 1/3 左右,根据凯利公式推导,其盈亏比就必须大于 1/(1/3)-1=2,必须有2:1的盈亏比。那么假设当你好容易每次熬到行情上涨到你的持仓满足2:1盈亏比的时候,你是应该赶紧落袋为安呢?还是应该非要“飘单”憋一个大招儿非说这次一定能爆发到10:1盈亏比呢?

实际上稍微有交易经验的人都知道,如果憋大招儿,那么你必须首先保证你的胜率仍然维持到 1/3 左右。而如果有人跟你说“只要不止盈,就能发财”,这就肯定是卖课忽悠你的了,因为这真的不合常理。当你每一次达到 2:1 盈亏比的时候你不落袋为安,那么你就要问问自己“不止盈的话,怎么保证胜率不低于1/3呢?”

实际上你每一次刚刚达到 2:1 盈亏比的时候,全世界那么多人都统计过,趋势交易策略只能做到百分之三十几的胜率,那么你此时“不止盈、飘单”,那么你无数次亲手降低了自己的胜率,甚至重复10次飘单而只有1次能顺利止盈,结果其实是“下耽误功夫”并没有真正明确地提高盈利的期望值。

所以一定要重视出场策略。必须给自己一个精确的、一致的、能坚持执行的出场量化指标。一切在出场量化上说大话的,都只是卖课的,不可能稳定盈利。

我之所以不爱分析讨论这种问题,就是因为这种问题往往无解。这种策略并不能给出更加容易稳定盈利的 EA 方案供同好们分析和测试。传统趋势交易的框架思路,除非是深入去讨论“滚仓”等等技术手段(技术,而非喊单群里的那种诱导话术),否则无法改变其“难以赚钱”的那个格局。
如果有帮助,就支持一下我呗
举报

评论 使用道具

精彩评论5

david6843
C
| 发表于 2025-1-6 01:43: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求妙手,但求积胜
举报

点赞 评论 使用道具

westwuwei
DDD
 楼主 | 发表于 2025-1-10 21: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何一个“交易系统”的一整套精确的交易动作,请千万要注意(!),关键是一定要精当,可以在操盘实践中用上千轮儿清仓结算的“结果”来进行大数据验证。绝对不能想当然地扯一个生活中口嗨的“词儿”就作为交易策略啊。

比如你设置“移动(吊灯)止损”机制来止盈,那么那你设置得紧凑则必定导致不断地提前出场,如果设置得特别宽松则必定你会在心理上对于回撤很不满意。

不论设置什么,关键就是你能拿出一个精确的可重复执行的量化规则来。绝非含糊的概念。
举报

点赞 评论 使用道具

ironfty
D
| 发表于 2025-1-12 03: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说趋势单胜率只有30%?我手工单也没有这么低啊,如果说胜率只有30%是被验证的概率,那么反向开单,不是有70%的胜率?
举报

点赞 评论 使用道具

dyt20
DD
| 发表于 2025-1-12 12:34:08 | 显示全部楼层
难以赚钱
举报

点赞 评论 使用道具

啊龙1
CCC
| 发表于 2025-1-12 23:5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按照我的看法   你还在初级阶段   
1  你怎么不用结构去进场出场呢?你只会入场不会出场  出场方法有很多种呢?
1   你怎么不推保护呢?   或者分批止盈呢?怎么不以损定量呢?
2   策略是人定制的 你怎么不反人性操作呢?
3   你说的30%的胜率很简单的啊  我全部是轻仓交易月收益都30%呢? 还是最差的交易呢
4    还有谁让你只看一个周期呢?   不会看大周期吗?
举报

点赞 评论 使用道具

发新帖
EA交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英语)
日本語(日语)
Deutsch(德语)
Русский язык(俄语)
بالعربية(阿拉伯语)
Türkçe(土耳其语)
Português(葡萄牙语)
ภาษาไทย(泰国语)
한어(朝鲜语/韩语)
Français(法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