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语言

千万不要跟别人打赌

| 发表于 2022-7-28 20:13: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复制链接
一、投资中的黑暗心理机制

两个股民聊到一起,早晚要为某一个观点而争论起来,有时争急眼了,还会说:

“要不,咱俩打个赌?如果你赢了……”

遇到这种情况,我总是立刻断了他的念想:“好吧,你赢了……”

哪怕被笑话内心不坚定,也决不打赌,这是投资的重要原则。

任何观点都有错的可能,投资就是在合适的时候投入合理的仓位,在发生错误或情况变化时终止投资,如果做不到后者,赚再多也不够你亏的。

但打赌——哪怕是一顿饭之类的“小赌怡情”——也会激发人的赌性,一旦赌性被激发出来,你就丧失了判断纠错能力。

打个比方,如果你觉得今年新能源车销量会不及预期,于是卖了所有的仓位,但你自己也知道,这是一个有可能错误的观点,所以如果你发现自己错了,你可能还会再买回来——如果股价没有涨太多的话。

但如果你为此跟别人争得脸红脖子粗,还打了个小赌,虽然赌注相比你的仓位根本算不了什么,但它在你内心的地位一点都不少,相比没有感情的仓位而言,你的面子、你的自信、甚至你的荣誉,都让你不愿意在输了钱后还要请朋友吃一顿……

当你的心态发生变化,你的判断更容易出现“屁股决定脑袋”的错误,在意识到可能犯错后仍然一意孤行,越陷越深。

所以,千万不要“打赌”,最好连争论都不要有,它们都会激发你内心深处最不利于投资的黑暗心理机制——赌性。

“赌性”又称“赌徒心态”,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机制,它有两种具体的表现形式:

1、在你不是很有把握的时候,产生“博一博,单机变摩托”的心理,盲目加大投入。

2、在无法判断“期望值为正”的投资机会上,短线频繁出手,无法自控

先来分析“赌性”的第一种表现。

二、炒股不是跳水比赛

一个小测试,请估计下面十道题的答案,不用准确答案,只要给出一个上限和下限就行了:

时间问题,还是讲一讲我当初是怎么做题的吧,比如第一道题:

我想,马丁•路德•金这么有名的人物,肯定不会太年轻;不过他是遇刺身亡的,年龄也不会很大。那我就估计下限40岁,上限50岁吧。

结果一看正确答案:他死的那一年刚好是39岁。

然后我就意识到自己错在哪儿了——既然题目只要求写上下限,我干嘛那么为难自己,把范围搞得这么窄呢?我只需要把答案写成1-100岁,不就稳赢了吗?

说到底,太自信了,没想到拉大范围降低难度的方法。

激发赌性第一种表现的原因正是“过度自信”,投资者在潜意识中相信“富贵险中求”,即风险与收益匹配。

然而,炒股不是跳水比赛,没有难度加分,不需要你“向后翻腾两周半转体两周半屈体”,风险和收益并不对等,巴菲特跑赢市场,去年靠苹果,今年靠石油股和可口可乐,都是人人皆知的白马,但大部分人本能地觉得这种股票赚不了什么钱。

被难度激发了赌性的另一种“典型操作”是,追求精准逃顶和抄底。

很多人在提及自己最得意的投资案例时,都会津津乐道于自己精准抄底逃顶的“神操作”,但这些往往并不决定你的投资收益,反而容易让你因为计较几个点的利润,丧失了主升浪机会,承受了主跌浪风险。

这两种心态,大部分人都或多或少有,是否说明,大部分投资者——包括看上去非常理性的人——内心都有“赌性”?

答案确实如此。上面的那组测试,只有不到1%的人,答对了9题以上,也就是说99%的人都可能在某个时间出现“赌徒心态”。

那么,到底是在什么情况下,我们更容易变成一个“赌徒”呢?

三、三种概率事件

心理学家利希滕斯坦和菲什霍夫设计了一系列实验(1977),研究结果发现,人的“过度自信”与决策对象本身的概率有关。

最典型的有三种概率事件:

1、我们在预测概率略微超过50%的类随机事件中,“过度自信偏差值”最大,最容易出现“赌徒心态”。

如果你从未听说过马丁•路德•金这个人,猜中的概率一定是远小于50%,你自然想到把范围拉大,但正因为我们听说过这个人的事迹,就成了概率略超50%,反而让我们“斗胆”把范围的上下限缩小到10岁。

概率略超50%的,最经典的就是股票预测了,股票走势大部分时间是随机的,上涨和下跌的概率是50%,你认可的投资机会,大多代表概率略高于50%。

所以,投资中出现“博一把”的赌徒心态时,恰恰说明我们面对的机会很普通。

2、当我们面对成功概率为80%的决策时,“自信偏差值”为零。

所以,最成功的职业投资者大部分时间都在休息,不是真的休息,而是不停地寻找80%的大概率事件,此时,投资者的直觉非常准确,既不会高估,也不会低估。

3、超过80%概率的事件,反而会让人信心不足。

这就是前面提到的,大部分投资者不愿意投资苹果、茅台等“追求稳赢”的大白马的心态,反而容易挑三捡四,不是怀疑“涨这么多了,还能涨吗”,就是认为“太白了,涨不了多少”。

实际上,如果拉到三年以上的投资期限,不管是从前还是今后,有多少人的账户能够跑赢这两支股票?

相反,巴菲特的大部分财富都来自于一生中仅有的几次重仓出击和长期持有。很多人只知道他的集中投资,却忘了他80多年的投资生涯中,算得上重仓股的不超过20支,可谓“十年磨一剑”。

不过,投资者的不理性无处不在,即使面对千挑万选找到的好机会,你仍然可能在具体操作中,因为某些意外而陷入“赌徒心态”。

四、前景理论与赌徒谬误

很多投资者都遇到过这种心态:在连续小亏的状态下,忽然“赌性大发”,放手一博,想要力挽狂澜,反而加速崩溃。

为什么连续失误会激发投资者的“赌性”呢?有两种心态机制的解释。

第一种是行为心理学的解释,即经典的“前景理论”:投资者在面对确定的收益时,总是倾向于“见好就收”(卖掉盈利的股票);面对确定的损失,总是倾向于赌一把(加仓亏损的股票)。

第二种解释是认知偏差。

人总是相信运气的作用——事实也如此,运气在“单次投资”中的作用大于实力,所以连续亏损之后,投资者总会觉得:连输几把,接下来赢的概率提升,应该加大仓位,一把赚回来。

这种心态被称为“赌徒谬误”。

“'赌徒谬误”的错误在于,它把“大数法则”中出现的概率,盲目运用到“小数事件”中。比如很多人认为,抛硬币时,如果连续出现了多次正面,那么是否下一次出现反面的机会就增加了。

但50%的概率是“大数法则”,重复的次数越多,越接近50%,但下一次硬币的正反面,只能用“小数法则”。

你可以做个实验,统计“硬币连抛三次正面”后,正反面出现的比例,结果几乎不会有任何变化,并不值得你放手一搏。

认识到这两种心态机制,我们是否就能够避免“赌徒心态”呢?

后者“认知偏差”是可以避免的,比如按照凯利公式大致估算出正确的下注比例,而不是想一把“玩个大的”。凯利公式还会告诉你,如果没有正期望值,无论前面连亏多少把,好运气都不会回归。

但前一种心理机制就比较难克服了,“行为心理学”揭示的都是人类顽固的行为模式,即使你已经认知到这一点,你也只能做到始终防备它、控制它,无法一劳永逸。

甚至对于某些人,“赌性”并不是心态问题,而是一种心理疾病。

五、短线成瘾

你是否有以下的“症状”:
1、每一笔下单时,都会产生莫名的兴奋

2、周末没有交易时,会很失落

3、每天开盘前会出现焦躁不安,一旦开盘,这些“症状”立刻消失

4、收盘前总有一丝的遗憾与不舍

5、看盘时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但收盘后复盘时,总会发现有这样那样的遗憾与失误

投资需要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做出决策,不管投资者如何理性,其中多多少少有赌的成分,特别是短线投资,由于很快能看到结果,让每一次买入后的心态都类似于一次赌博下注。

耶鲁大学Marc Potenza教授对有赌瘾的人的大脑功能性核磁共振研究发现,赌博所激活的大脑功能区域与可卡因所激活的区域相同。也就是说,你对短线交易的渴望,与吸毒在生理上没有区别,本质上是一种大脑对多巴胺的渴望。

最新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有一类“行为成瘾”,其中就包括了“病态赌博”,与吸毒、酗酒等物质成瘾一样,某些行为也可能是一套病态成瘾机制。

所谓“行为成瘾”,指人们对某一类行为带有一种长期的、反复的、强迫性渴求,并逐渐失去对它的控制。短暂的兴奋和满足后,是长期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的障碍。

图片
更重要的是,这种沉迷于短线交易的“行为成瘾”与投资的稳定盈利本身也是冲突的。
我在工作中经常与短线高手交流,奇怪的是,他们一旦做到稳定盈利后,反而会丧失“赌博”的快感。

如果从“赌瘾”的机制出发,这个现象就不难理解:赌博的多巴胺快感来源于高度的不确定性,一旦掌握了稳定盈利的短线方法,预期稳定,这种快感自然会越来越少。

这就是“行为成瘾”与投资的稳定盈利的本质矛盾,股市的短线交易是中国大陆唯一的“合法赌博”,大部分短线散户,在频繁被割韭菜的同时,追求着偶然成功的快感,不但亏钱,长期可能身心受损。

六、股民的赌徒基因

投资是一种纯粹的理性行为,但赌博并不完全是“利益化”的,它是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决策中,通过证明自己是对的,以此来获得快感,所以才会产生对操作难度的追求,对短线交易快速定输赢的渴望。

这些都不是投资,是追求刺激!

前面说过,投资者面对的大多是略高于50%概率的投资机会,更容易激发人的赌性,此类环境长期而言就成了一个逆向淘汰的机制,“赌性不坚强”的人当不了股民,所以很多人都有过炒股的经历,但成为股民的并不多。

这个结论很重要,你是一个股民,并不代表你的炒股水平更高,除了少数职业投资者和稳定赚钱者,剩下的都是有“赌徒基因”的人。

这可算是股民的“原罪”,很多人觉得自己很理性,却忽略了内心深处还有一个“作为赌徒的自己”。
最近访问 头像模式
举报

评论 使用道具

发新帖
EA交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英语)
日本語(日语)
Deutsch(德语)
Русский язык(俄语)
بالعربية(阿拉伯语)
Türkçe(土耳其语)
Português(葡萄牙语)
ภาษาไทย(泰国语)
한어(朝鲜语/韩语)
Français(法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