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语言

外汇高手的止盈技巧

| 发表于 2020-8-31 15:5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复制链接
俗话说的好,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才是师傅。我也试着上网找一些止盈方面的干货文章,看看百家之言,发现关于如何正确止盈的文章还真是没有多少。只好自己来了。
止盈和止损一样,没有绝对正确。很多人觉得市面上一定存在止盈的一种方法,能够让你把利润吃得干干净净,可根据我这么多年的交易经验来看,不太可能。总有那么些时候“出早了”,你平仓了以后,行情还蹭蹭蹭继续干,好像打了鸡血一样。
所以,在这一点上真的不必太较真,最重要的是要把握正确止盈的原则,而不是具体的方法。把握了原则,就抓住了痛点。
止盈这个事儿有点像金庸里面的武功,不仅有招数,还得有心法。下面开始简单阐述一下止盈的“心法”和“招数”。
止盈的“心法”
“拿不住单子,比止损更可耻”。为什么很多人拿不住单子?因为觉得没什么后果。如果现在有个人监督你交易,一旦你拿不住单子,就拉你去游街,我相信你一定能够拿得住单子。所以,你在心里必须要提示自己:我是一个交易员,拿不住单子,比止损更可耻。
患得患失,贪赢怕输的心态,是止盈的大敌。我不知道是否每个人都能放得下自己的这点从市场上赚钱的念头,专注于每一次交易动作的正确性。只要你是遵循正确的原则进行交易,最终结果一定是正面的。
止盈的两大“招数”
基本面法
市场的每一次大行情,背后都有驱动因素在影响着,真正决定了短线行情的就是市场心理。把握市场心理的发展规律,从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行情发展的始末。比如,去年的11-12月的加息行情,黄金暴跌,一直跌到美联储正式加息之后才停止,而在此之前的任何抄底动作都十分危险。
市场心理的发展有三个阶段:
● 酝酿阶段,市场缺乏一个主流观点,甚至不存在任何观点,参与热情很低,成交额清单,市场观点普及率低于50%,汇价处于震荡状态。
● 此后,市场开始出现显著的主流观点,观点渗透力超过50%,汇价开始以波浪形式走出单边市,这是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早期就是机构交易者介入的阶段,整个发展阶段都是机构交易者持仓的阶段。
● 发展末期,散户交易者开始介入,由于没有更多的同向交易者介入,行情处于反转阶段。会出现,利好不断,行情滞涨的情况,简称“利多不涨”。
每一波趋势,都不会轻松结束。如果你骑上了一波行情,那么就耐心等候这波行情炒作结束后再出来。而不要去预测这波行情会如何发展,等到你问身边没有炒外汇的人都知道了这件事,就知道反转并不远了。
使用这个方法,要有点“无为“的道家思想。在一波大的趋势中,无为就是最优选择。利润往往来源于市场,而不是你自己的挣扎。
技术面法
在精确止损和止盈方面,技术面提供的清晰信号,有着明显的优势。根据指标、形态、K线组合发出的信号往往是独一的,所以运用技术分析来进行止盈也未尝不可。
需要注意的是,把重点转移到支撑阻力上来。我之前写过很多关于正确分析技术的方法,我认为趋势是大一个级别的波段,因为要树立先有波段,再有趋势的分析方法。而一个波段的确立就和大级别行情的支撑阻力有很大的关系。
从技术面角度进行止盈,本质上和我们进场的原理是相同的。我们进场的时候,先找到一个较强的支撑位置,然后等待能够评估这个位置确实存在支撑作用的信号出现后再次进场。
那么同样的,我们止盈的时候可以采取相同的方法。先在大级别上确立一条阻力线(假设我们做的是上涨行情),当我们进场时候所选择趋势级别上,出现了能够确认这条阻力线的信号时,就平仓出局。
使用技术分析法的要点在于设置合理的盈亏比。你进场时候就要想清楚多少止损,然后计算一下如果价格到达你所分析的阻力位置,能够获利多少,将获利除以亏损,就是自己的盈亏比。
合理的盈亏比通常在3:1,至少也是2:1,保持每一次交易动作都按照这个比例去做,再加上”不到长城非好汉“的交易”心法“,我不相信你还能天天亏钱。
当然,以上心法和招数,说的很简单,其实做起来相当困难。每一次交易,我都是抱着“大不了止损”的心态去做,但是当行情随我愿发展之后,产生了大量的利润之后,我又有时间看盘,行情再那么一哆嗦,一震荡,我这想平仓的冲动有时候也会安耐不下,这时候往往给自己找一些理由平仓。反倒是有时候,忙得不可开交,忘记了看行情的时候,点开软件,发现盈利已经超出了我的预想。
文章的最后,送一句话给你:外汇市场里,行情总是比你想的 晚开始,晚结束。
如果有帮助,就支持一下我呗
举报

评论 使用道具

精彩评论2

sk678
D
| 发表于 2020-8-31 18:13: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学习了
举报

点赞 评论 使用道具

ml1122
C
| 发表于 2020-9-1 02: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外汇市场里,行情总是比你想的 晚开始,晚结束
举报

点赞 评论 使用道具

发新帖
EA交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英语)
日本語(日语)
Deutsch(德语)
Русский язык(俄语)
بالعربية(阿拉伯语)
Türkçe(土耳其语)
Português(葡萄牙语)
ภาษาไทย(泰国语)
한어(朝鲜语/韩语)
Français(法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