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系统的胜率、盈亏比哪些容易控制?哪些说“控制”而往往是意淫?
最后由 westwuwei 于 2023-5-16 08:12 编辑
许多交易系统统计指标都是“事后大数据统计”,有些人意淫所谓的“调整胜率、盈亏比好不好?”,甚至出现了奇怪的说法“我只要设置止损x点,止盈y点,那么我就能做到盈亏比y:x”,这样总是会让一个原本“稍微稳定下来的”交易系统的原本的胜率等等统计结果失效,而剧烈地“变来变去”地,多少年也无法稳定到一个正常的交易理念下。
外汇交易最终比拼的是“时间”。例如下面两个例子:
另一幅图:
第一个例子中 EURCAD 在最近5个交易日下跌圆弧底的过程,只有一次碰到了清仓线 1.47456。 EURCAD 交易一手是 210 美金左右,那么但凡在这个过程的底部某根 K 线加仓 3.7 手,清仓线就一下子“下降了一半距离”,也就很容易出场。我们看到交易者“不愿意付出、或者没有这 3.7 手 EURCAD的资金”,而是“选择等待,而不是选择加速出场”,因为账面上使用了保证金 840 美金,还有 5400 美金没有使用,并没有非常大的风险。由于各种原因,例如分析 EUR 和 CAD 的行情走势,交易员选择不干预系统。
第二个例子也是一个很一个常见的“大波动的品种”的交易情况。行情毫无征兆地突然下杀,等你去专业的“金融实时快讯”网页上去看看有什么“消息”,可能什么都看不到,就算有报道了也已经晚了。许多人这个时候就会“止损”,然后等一大帮人止损割肉之后,市场行情就调头回来了。这就是市场的“常态”,市场就是来专门用各种“反趋势”来治理那些意淫短期的“止损、胜率、盈亏比”有效性的。
系统从浮亏20%、30%变为零浮亏,往往只需要几十分钟看准时机“一击必中”,这个过程始终都锚定了手中拥有的筹码。而一个系统要想从“认亏”丢弃筹码时开始,直到反手净赚20%、30%出场,则要付出的时间加倍。
所以讨论“胜率、盈亏比”,必须在大数据统计意义下来讨论,必须首先搞明白不同交易系统完全有不同的盈利策略,不同盈利策略在“胜率、盈亏比”上都完全不同,时间往往能置换掉那些概念。在小样本下纠结简单统计概念根本就是失效的。一个交易系统必须做到“按照自己的系统规则执行”,长期以往,不断出金,注重净值(而不仅仅是拿“余额、利润”来唬人),才可能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
那些挣扎在稳定亏钱的系统上研究“胜率、盈亏比”往往都是理论意淫的。比胜率更有格局的事情,是系统已经“断生”了,真正成熟得已经能稳定周期不断出金,基本上没有可能让系统去连续“砍仓割肉”。 |
|
|
|
|
DDD
外汇交易最终比拼的是保持净值创新高的“最大时间”,也就是说“成长不大起大伏”。
短期的所谓“胜率、盈亏比”貌似可以轻易地且想当然地“做出来”,可是一个交易系统的真正的胜率、盈亏比其实是需要上万笔交易、长时间统计的结果,往往等你稳定盈利之后发现之前的纠结“都不重要了”,系统存在的准绳是它自身的细节而非书本理论。而且不同交易系统在整个大数据理论统计面前也不过是一个“个例”而已。
你研发新系统,是基于成功交易系统上的“再次成功”,系统中上百个细节都要继承,而不是基于几个简单的理想化概念来“一遍遍地从头开始”重新推倒了重建。细节往往是难以模仿的,需要有成千上万次实践。
因此,我们首先要抛弃纠结简单概念的幻想,特别重视一个交易系统当下的绝对稳定性。 |
|
|
|
|
DDD
DDD
因为有很多问题都是一些网络上的名词儿概念(例如“胜率重不重要?”),由此引发一些感触,不知道如何才能用实例来表达清楚。我们研究交易技术,主要应看到对不同人最合适的交易方法也应该是“有差异性的”,从很基础的概念开始往往就难有特别绝对化的定论,深入细节看就会有不同的取舍(例如用一个换另一个最终还是赚钱),有不同的研究交易方法,赚钱的交易方法绝不是显而易见的。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