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个问题,我第一反应是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于是翻自己的策略库(200多个版本),下面每10个版本看看当时有什么疏漏。10版:当时是多周期策略,居然还有15分钟短线,小时线,周线,月线,可以说想大小通吃,而平仓策略又非常主观的去假定到了哪个盈利幅度就平仓多少,而且总仓位还挺高是5倍杠杆。事后看来这些都没什么用,步子迈大了,典型的想一夜暴富。
20版:加入了活跃品种的挑选,年波动20%以上,每隔一个月调整一下品种组合。想抓住市场热点,现在来看是很难的,热点品种持续时间也就一两个月,历史波动率没有预判能力。
30版:加入了连续止损的应对策略,简单说达到一定数量的止损,开仓时,看的周期变大。但是如果行情震荡时间很长,大小周期里震荡也更多。没那么好用。加入更加激进的加减仓策略,不是依据行情,而是看资金净值增减情况,还是过于主观了,影响正常开平仓的稳定。
40版:又加入了一些独立策略,和主策略对冲,都是基于K线形态的,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多策略相关性还是很大,无论是突破,还是趋势,本质还是赌行情延续与转折。
50版:还是一些独立策略,开仓方式有所变化而已,本质一样,缺点也在。
60版:止损优化,跟踪市场更紧了,这一条现在看止损有点太小了,会扛不住正常波动,其实就按支撑阻力位设置就行了。反映了当时极度害怕回撤的心理,但也只是增加止损次数而已。
70版:加入了独立策略暂停和启动的条件,为的是避免在震荡行情里死耗,不过还是基于形态,这本身是低效的过滤。亏损减少的同时盈利减少更多。止损更加细化,有了动态止盈,保本止盈,简单说就是当盈利增加时,相应减小了止损,但决策还是偏主观,是人为定的参数,并不好用。参数一定要动态贴合市场变化,不要用固定数值。
还加入了信号延迟,就是频繁止损后,推迟进场时间,也算一种过滤,但依然不是依靠行情状态调整,而是主观定下了延长的时间间隔,凡是主观定义的都不怎么实用呢,属于过度优化了。
80版:进场次数比较多,止损还偏小,可不就是胜率低吗,在震荡中难受咯。
90版:策略已经变得非常清晰易懂,但同样是加入了交易节奏的策略,试图等震荡走完,再入场,然而是徒劳的。行情不以人意志为转移。 依据资金净值变化的加仓变慢了很多,但其实同步最好。此时的短线系统依然存在,加仓又显得不合适了。
100版:交易次数的减少,以应对震荡,现在来看并不匹配行情变化的特点,虽然有用但不多。
110版:基于形态开发策略的终结,把相关性开仓策略都删了,只留了一个,交易品种固定,去掉了周期是分钟级的策略,总的来说算是利大于弊的调整了。
120版:加入了判定有序涨跌的标准,还是想过滤掉更多震荡,结果过滤太多了,得不偿失。单边的质量重于数量,哪怕只参与一部分也是好的,不要误伤友军。
130版:开仓进一步细化,分为信号1,信号2,信号3,现在来看过于繁琐,不如用信号共振,合并信号,减少开仓次数。 跟踪止盈变紧,更加贴合当前价格的止损,应对突然的较大回撤,这点至今沿用,虽然中途反复过,但好用,只要有比较好的开仓过滤,就不会被交易成本拖累。140版:资金管理的调整更快了,但还不是当日就调整的,还差点。把一天拆成3天,夜盘,早盘,午盘。做开盘的前半段活跃时间。这是噩梦的开始好吗,又去做短线了,短线的特征就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因为亏损不少,后来就停了日内短线。得不到的总是在骚动,直到被狠狠捅一刀,现在想想还来气。
150版:果然放弃了做日内,当用日线策略做日内,止损都是日线级的,虽然用了分段时间判断状态,但是止损还是太高了,而且当时杠杆还是用的5倍,想想都吓人。
160版:由于当时的策略开仓信号还是很多,为解决滑点问题,甚至用了提前平仓的办法,结果当然是打脸了,其实解决办法很简单,减少开仓信号才是最重要的,止损该付的钱一分不能少。不是为了提高胜率,而是简化下单和减少交易成本。 可见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好是从源头抓起,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去掉了保本策略,对工业品种指数测试,如果添加保本策略,毛利率反而从35.56%下降到33.82%,交易成本增加18%,最终盈利下降7.8%,可谓是得不偿失。对于提升利润毫无显著特征,所以不做保本策略。以上是针对低胜率,盈亏比大的系统成立,如果是高胜率,低盈亏比的短线,那还是有保本策略更好。 你要问我为什么一开始不测,答:疏忽了,关注点不在这里,只有回撤时才会想到交易成本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拒绝脑测,做出任何改变都需要有数据支撑。
170版:改用指数作为交易的信号源,而非合约,原因是更平滑,但之后因为交易的周期并不是很长,用合约更方便,不过这条也不是多重要的调整。
180版:不死心,又做了一个日内策略,做这个反而错过了日线级的好行情,回测可以盈利,但没想到实盘时,行情又变了,说明日内策略对行情稳定性要求很高,日线趋势行情时,日内未必好做。而日内更容易过度优化。
190版:终于合并信号,做回日线级交易了,省事省心。关于节假日后的波动异常的过滤,这个被后来的开仓过滤替代了,只能说有用,但不够普遍,推荐用更常用的逻辑来解决。
200版:建仓品种的选择,主要看是否符合信号,再看谁的风险小,止损小,不集中单一品类,尽量分散。这个是不错的,之后也一直采用。应对风险的最好方式就是回避已知风险,那些可能发生的事,无论概率有多低,都一定会发生,只做可以承受的交易。
还有就是全部杠杆只使用2倍左右,这是因为我使用的策略,其盈利能力是限的,测试了历史极端行情,又模拟了高压回撤情况,不断压榨策略,对最大回撤有了比较清醒的认知,对盈利和亏损有了更多界限感。别人的暴富与我无关,做好自己就行。
总结:可以说,人的决策可能会左右摇摆,甚至反复无常,这都是必经之路,这是因为交易市场是非常自由的,需要你定下规则,并遵守规则,从源头分析,彻底搞懂交易的各个组成部分才能走出来。 交易的最后一关是什么?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也许就像衔尾蛇,又回到最初的那里,吸引你来交易市场的是什么?克服不切实际的诱惑,做好自己能做的。 |